家長資訊區

什麼是SEN?詳解九大類別+SEN學生支援建議!

sen學生

近年經常聽到 「SEN 特殊教育需要 」,到底SEN有什麼類別,SEN學生又有什麼特徵及需要?今次艾藍兒童發展中心就會為大家介紹SEN的定義、類別、特徵等,更會講解家長及社會可以如何支援SEN學生的需要!

什麼是SEN?

SEN 是「特殊教育需要」(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)的縮寫,根據香港教育局(EDB)的定義,SEN 是指在學習或日常生活中出現困難,需要特殊教育支援的學生。常見困難包括:智力殘障、語言溝通困難、專注力不足、身心理疾病、情緒管理能力等。

SEN 九大類別

1.特殊學習困難(Specific Learning Difficulties, SpLD)

特殊學習困難(SpLD)是指一系列異常學習的表現。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智力正常,但只是在寫作、閱讀、朗讀、數學、動作協調上出現困難,導致學習成積與預期出現差異。

特殊學習困難可分為讀寫困難(讀寫障礙 )及動作協調障礙,前者的學習字詞、讀寫認知能力較弱,後者則在感知能⼒、身體協調上出現困難。要注意的是,患有讀寫困難或動作協調障礙的學生,可能同時患有注意力不足、過度活躍症等障礙。以下是患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常見特徵:

讀寫困難特徵:

      • 閱讀速度慢且經常讀錯、忘記讀音

      • ⼝語表達能⼒較文字表達能⼒為佳

      • 未能默寫出已學識的字詞

      • 寫字時經常漏寫或多寫筆劃,甚至將字母或字詞顛倒。

      • 書寫時較易疲倦,需要使用更多專注力來完成讀寫功課。

    動作協調障礙特徵:

        • 感知能⼒⽋佳

        • 對大小肌肉控制不佳,動作不靈活,使用剪刀、執筆時出現困難

        • 組織及⾃理能⼒弱,例如扣鈕、繫鞋帶、整理書包時出現困難

        • ⾝體平衡及姿勢控制較弱,容易絆倒

        • 寫字時速度緩慢,經常寫出格、不整齊

        • 體能較弱

      2.智力障礙(Intellectual Disability, ID)

      智力障礙是指學生的智能水平顯著低於同齡水平,導致學習及生活適應出現困難。智障學生的整體發展亦較同齡學生緩慢。以下是智力障礙學生常見的特徵:

      特徵

          • 抽象及邏輯思維能力不足

          • 記憶力較弱

          • 注意力較短暫,經常分心

          • 言語表達較弱,發音不準,掌握的詞彙較少

          • 四肢或手眼協調較差,自理能力較弱

          • 社交能力弱

        3.自閉症譜系障礙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

        自閉症是一種因腦部發展異常而造成的障礙,即使成長後,智力水平亦與同齡人有差別,主要影響自閉症人士的社交、語言溝通和行為模式。除了一般自閉症外,根據《國際疾病分類手冊第十一版》(ICD-11)亞氏保加症於2021年亦都將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。以下是他們常見的特徵:

        特徵

            • 難以理解他人情感,不能洞察別人的想法、意圖、感受

            • 較難掌握與感情有關的學習,例如抒情文

            • 語言表達有限,經常使用重複或刻板的字句

            • 偏執的行為模式,例如對乘車時要坐特定路線或座位,拒絕改變現在生活習慣

            • 注意力短暫

          4.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(Attention 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, ADHD)

          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學生的注意力、集中力、活動量、情緒控制能力,均與同齡兒童出現明顯差異,導致學習及社交上出現困難,而ADHD 較常出現在男童身上。以下是ADHD 學生的常見特徵:

          特徵

              • 專注力弱,易被外界干擾。

              • 活動量過多,上堂時難以安坐

              • 做事欠條理

              • 行為衝動,行動時不會先考慮後果

              • 耐性低,例如:不按步驟完成工作、插隊等

            5.言語障礙(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, SLI)

            患有言語障礙等學生主要分為四大類,分別是發音、語言、流暢、聲線問題,以下是各自的分別:

            發音問題

            發音問題是指學生發音不正確,導致說話不清,例如:將「走」說成「久」、「飲水」說成「飲咀」。聽障、裂唇、裂顎或大腦痙攣、發展遲緩等先天缺陷都可能是引致發音問題的原因。

            語言問題

            在閱讀或接收較長、複雜的句子時,學生出現理解困難,只能理解部分意思,導致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。有語言問題的學生,因組織能力弱,因此在日常表達時會出現用字不當,令人難以理解所表達的意思。自閉症、智力障礙、學習障礙都會導致語言問題。

            流暢問題

            說話時出現口吃,例如:一句說話裡重複單字多次、說話節奏過快過慢、張開嘴巴卻說不出話來等。口吃可能是由遺傳、心理、生理等因素所導致。

            聲線問題

            包括聲音沙啞甚至失聲,常見原因是小朋友過度或錯誤運用聲帶,例如:經常大聲尖叫,導致聲帶生出瘜肉,令聲音沙啞失聲。如果患有神經性疾病、情緒困擾、長期呼吸器官疾病,或兔唇裂顎等缺陷,都會令到鼻音過重、聲線異常。

            言語障礙學生

            6.聽力障礙(Hearing Impairment, HI)

            泛指聽覺系統出現異常,因而影響言語及溝通能力。一般人的正常聽覺閾限為 – 10 至 25 分貝,如學生的聽力閾高於 25 分貝,便屬於聽力障礙。而聽力障礙可分為以下五級:

            • 輕度聽障(聽力閾由 26 至 40 分貝)
            • 中度聽障(聽力閾由 41 至 55 分貝)
            • 中度嚴重聽障(聽力閾由 56 至 70 分貝)
            • 嚴重聽障(聽力閾由 71 至 90 分貝)
            • 深度聽障(聽力閾在 91 分貝或以上)

            聽障學生有以下困難:

            • 當別人輕聲說話、或在嘈吵環境下,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對話內容。
            • 如果說話者在視線範圍外,難以清楚聆聽談話。
            • 如影片或聲音檔案沒有字幕,會難以理解內容
            • 只可聽到近距離的對話,而且依賴唇讀進行溝通,需要助聽器協助。

            7.視覺障礙(Visual Impairment, VI)

            即使佩戴眼鏡,或進行手術矯正後,視力較佳的一隻眼仍低於正常視力水平,便屬於有視覺障礙(視障)。眼科醫生會根據視覺敏銳度及視野角度等情況,來評定視障程度,包括輕度丶中度、嚴重視障,或完全失明。以下是不同視障程的標準:

            • 嚴重低視力:正常視力的兒童在 120米或以外可看到的物體,嚴重低視力的兒童須在6米才看到,或視野縮窄至20度或以下。
            • 中度低視力:正常視力的兒童在60至120米以內可看到的物體,中度低視力兒童須在6米才看到。
            • 輕度低視力:正常視力的兒童在18至 60米以內可看到的物體,輕度低視力兒童須在6米才看到。

            而視障學生一般有以下常見特徵:

            • 經常無故碰翻東西或撞傷手腳
            • 不願意四處走動
            • 交談時沒有目光接觸
            • 在仔細看某個事物時經常側著頭
            • 難以描述事物的明暗、距離、體積及色彩
            • 閱讀或抄寫時,頭需貼近書本才能看清
            • 有跳行閱讀的情況

            8.肢體傷殘(Physical Disability, PD)

            肢體傷殘是指因外傷、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、其他先天性骨骼肌肉系統,所造成肢體上的殘障,使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及障礙。常見的肢體傷殘包括:腦麻痹、脊柱裂、脊髓性肌肉萎縮症、肌肉萎縮症、截肢、脆骨症、少年類風濕關節炎等。

            9.精神病 (MI)

            精神病的種類繁多,較常見的有焦慮症、抑鬱症和強迫症等,部分兒童更可能會患上思覺失調及鬱躁症等嚴重精神病。其他精神病包括:對立性反抗症、妥瑞症、飲食失調等。精神病會令兒童的認知、思想、情緒、感知、行為、生理功能等出現異常,對日常生活、學習、社交造成影響。

            肢體殘障學生

            現時香港有多少 SEN 學生?

            根據教育局統計資料,2023/24學年的特殊教育需要(SEN)學生有約64,220人。其中「特殊學習困難」學生人數最多,有26,960人,其次為患有注意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的學生,有15,320人。

            現時香港有什麼配套支援SEN學生?

            此外,香港政府致力於為 SEN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,以確保他們能在公平和包容的學習環境下長長。現時政府的支援措施主要分為學校支援和校外支援,由學前教育到中學階段,均有不同的支援措施,於校外亦會與家長及社會力量合作,盡為滿足SEN學生的特殊需要。

            現時香港共有62間政府資助特殊學校,包括:智障兒童學校、視障兒童學校、聽障兒童學校、肢體傷殘兒童學校、群育學校和醫院學校等,校內以小班教學方式,並設有職業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言語治療師、護士、教育心理學家、 學校社工等,以跨專業方式協助和照顧SEN學生。

            SEN 學生支援|教育政策

            教育局在中小學階段採用「雙軌制」模式推行特殊教育,為SEN學生提供學習上的支援。若家長同意,SEN學生可以經專業人士評估後,轉介至較多嚴重殘障的學生就讀的學校,以便學校作出特別照顧。此外,教育局亦推行融合政策,鼓勵其他較情況較輕微的SEN學生就讀普通學校,接受與一般人無異的學習環境。

            香港特殊學校

            SEN 學生支援|公營學校

            教育局以「全校參與」、「家校合作」及「跨界別協作」來鼓勵融合教育,透過設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、「學習支援津貼」及「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」等,讓一般學校亦能滿足到SEN學生的需要,讓SEN學生能與普通學生一同學習,幫助他們更快融入日常生活、增進社交技巧,有助SEN學生的整體發展。

            以下是公營學校為SEN學生提供的支援服務:

            1. 學習支援津貼
              教育局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「學習支援津貼」,學校可根據每位學生的需要來運用資金,例如購買助聽器、閱讀輔具等教學輔助工具。
            2. SEN支援老師
              當「學習支援津貼」額達到指標時,可獲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的額外常額教席。SEN支援老師可擔任學生支援組工作,與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其他老師合作,支援校本融合教育推行,在各方面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。
            3.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
              每間學校會指派一名 SEN統籌主任,負責協調和監察學校的特殊教育需要服務,確保學校能夠有效管理資源,並為 SEN學生 提供適當的支援。
            4. 跨界別協作
              教育局積極推動學校與心理學家、言語治療師、職業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合作,為 SEN學生提供輔導及治療服務。

            SEN 學生支援|幼兒教育

            除了在幼稚園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(IEP)及聘請SEN支援老師外,社署為合資格幼稚園的六歲以下輕度至中度的殘疾幼兒,提供學前康復服務,例如:言語治療、職業治療,改善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、動作協調。此外,社署同時推行「課餘託管服務收費減免計劃」,如果家長未能在課後照顧其正在就讀小學的SEN子女,可申請全額、半額、三分之一的課餘託管服務收費減免資助。

            SEN 學生支援|校外支援

            食物及衞生局推出「躍動同行先導計劃」,為患有專注力不足、過度活躍症、附加合併症的 6 – 25 歲兒童及青年,提供跨專業社區支援服務,包括:專注力訓練、社交技巧訓練、生活指導、職業輔導、家長訓練、講座等,以幫助SEN學生融入社會。

            此外,醫管局亦推行兒科與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跨專業協作服務模式,為病情較輕微及穩定的兒童及青年提供醫療和心理支援。

            而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亦推出「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」,專為SEN兒童及青少年提供額外支援,幫助他們應對日常生活、學習上的障礙。

            如何在日常生活支援SEN小朋友?

            理解並接納他們

            家長需先了解子女的特殊需要,包括他們的學習習慣、表達方式,有需要時可購買輔助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。家長不應將子女標籤為「問題兒童」, 應接納他們的獨特性,一步步幫助他們整體發展、建立自信心,有助將來更易融入社會。

            與學校緊密溝通

            家長需定期與學校老師、社工、支援老師等溝通,了解子女在學校的生活及學習情況。

            尋找專業支援

            家長如在照顧上遇到困難,可以尋找專業社工、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及治療。香港亦有不同機構專為SEN兒童提供支援及治療,幫助學生融入日常生活。

            藝術表達課程

            艾藍兒童發展中心 專注支援SEN兒童

            艾藍兒童發展中心由經驗豐富的ABA治療師創立,團隊成員均達到達到美國 Behavior Analyst Certification Board 要求,透過行為治療幫助SEN兒童,克服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。

            艾藍的專業治療師會先為兒童進行評估,並制定出個人化的學習計劃,並提供1對1 ABA中心訓練、1對1 ABA家居訓練、ABA全日班、影子老師、表達藝術治療、幼稚園支援等服務,針對改善SEN兒童的言語、自理、社交等能力。

            艾藍兒童發展中心

            常見問題

            SEN學生一定要入讀特殊學校嗎?

            不一定,香港教育局推行「融合教育」原則,希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主流學校,與一般學生一同學習,而校方則會提供適切的支援及輔導。除非殘障情況嚴重,否則SEN學生都可就讀一般主流學校。

            特殊教育跟融合教育有甚麼分別?

            融合教育

            SEN學生安排在主流中小學上課,班中會有一般學生及SEN學生,校方亦可因應情況特設SEN特別班。校方會設有統籌主任,幫助籌劃融合教育,並支援校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。

            特殊教育

            SEN學生就讀在特殊學校,包括智障、視障、聽障、肢體傷殘兒童學校、群育學校及醫院學校,通常適用於殘障情況較嚴重的學生。校內所有學生都屬於SEN,並採用小班教學,以便為每位學校作出適切支援。特殊學校的老師、課程均為SEN而設,並設有職業治療師、言語治療師等以照顧學生需要。

            資料參考

            1. 教育局《特殊教育需要》
            2. 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資訊網站

            發佈留言

        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